楼始建于北宋崇宁时期,宋徽宗”北狩”时被损毁,今复建。原是因码头船务繁忙,为便于上下工统一号令而建,晨钟上工十八响,钟声急促有力,故称“紧十八”。暮钟下工十八响,钟声缓慢悠扬,被称之为“慢十八”。后来道君皇帝宋徽宗大兴花石纲填充艮岳,来自于两广、云、川、贵的珍木奇石均需途经洋沙湖转运,为了迎送皇差在船出入港时均需鸣钟迎送,为区别于上下工钟声,又创造出“不紧不慢十八”,繁忙时期,洋沙湖上空钟声不绝于耳。